一、原辅料不纯或选用不当所产生的苦味
用原料发霉、曲粉变质、辅料稻壳未清蒸或未完全清蒸或发霉;用含脂较多的原料;用含鞣质较高的原料等作酿酒用,所产散白酒都有苦味或霉味及其它恶杂味,主要是酿酒用原辅料受到有害微生物污染,原料中脂肪含量较高,在发酵过程中单宁被分解为某些酚类物质。此外原辅料皮壳还含有大量的聚戊糖。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产生焦苦味的糠醛,而多缩戊糖在高温下蒸煮时也会产生糠醛等,这是使白酒产生苦味的原始条件。
二、成分不合理
米壳用量过多,用水过多或过少,用曲过多或与劣质曲、新旧曲搭配不当,填料使用过多,酒窖内有一股浓烈的芳香味,酵母繁衍过多,酵母自溶后产生酪醇,影响酵母的发酵作用,若酪醇含量适中,可使白酒有一种令人愉快的芳香味,若浓度过高,则会产生苦味,用曲量大,散白酒糟中蛋白质含量高,发酵时必产生大量的酪氨酸,经酵母作用脱氨、脱羟脱酪醇多,则酿造出苦味。
三、不合理的生产工艺条件控制温度
进窖温度高,或谷物、曲粉粉碎过细或过粗,窖池密封不严,密封窖泥开裂并长霉,酒醅存放时间过长等,均会使酒发酵产生倒烧味、苦味、辣味、霉味等。进窖温度高,前期发酵温度不容易控制,从而造成前期升温过猛,酒糟温度高,持续时间长。发酵温高,有利于酵母脱氨,散白酒糟温度高,酵母老化自溶性快,自溶性氨基酸和酪氨酸都能提高高级醇和酪醇含量。